9月12日,OpenLoong 高校行携手深圳市机器人协会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在深职大日新楼阶103教室带来了一场以「具身智能 × 开源机器人」为主题的硬核技术沙龙。整场活动持续三个小时,全程高能输出、互动火热,不仅有前沿知识分享,更设置了沉浸式 Workshop 实践环节——带领现场同学真正实现“从零搭建并训练自己的第一个机器人”,完成从理论认知到动手实战的跨越。
走进校园
活动开场,OpenLoong社区运营Mia带来了热情洋溢的开场分享。她讲述了OpenLoong的初心与愿景——作为中国首个全栈开源人形机器人项目,它不仅仅是一个开源项目,更是一个面向所有开发者、创客和工程师的开放实验。
紧接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机电学院副院长王文斌登台致辞,表达了对本次开源技术走进校园的热烈欢迎与大力支持。他提到,深职大始终致力于推动产教融合与创新实践,像OpenLoong这样真正面向开放、赋能学生的项目,正是我们期待引入校园的力量。机器人不应遥远在实验室里,更应走进课堂、走进同学生们的动手实践之中——这正是我们与开源精神同行的重要一步。
技术破局思考
非夕科技创新业务技术负责人施丰鸣首先以《具身智能为传统工业自动化注入柔性新动能》为题发表演讲。他从系统层面出发,深入探讨了如何将具身智能的创新理念融入工业自动化领域,突破刚性生产限制,为其赋予前所未有的适应性与智能化水平。
紧接着,速腾聚创感知算法专家方宇凡带来了主题为《Active Camera:创新引领,赋能机器人感知开发》的分享。他从感知层面切入,重点解析了Active Camera传感器技术的最新突破如何为解决具身智能在复杂环境中的感知难题提供关键支持,从而为实现更精准的智能决策与交互奠定基础。
随后,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叶林奇教授带来了题为《格物仿真平台:推动具身智能技术革新》的精彩分享。叶教授用很多生动的例子向同学们展示了当今具身智能的飞速发展,并系统性地展示了“格物平台”的强大功能:从基础环境配置入手,逐步演示了如何从零搭建仿真环境、调用仿真模型训练四足及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行为,并实时修改参数、观察策略进化过程的动态效果。
平台所具备的一键训练、多机复用与一键部署等核心功能也在现场一一呈现。只需简单点击即可启动训练流程,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该平台支持多种仿真主体并行运行,能够大幅提升训练效率。训练完成后还可一键部署至真实硬件或云端,极大方便了测试与成果展示。叶教授强调:“我们不希望同学们只是看别人做机器人,而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动手,自己构建机器人。”其精彩演示引发了现场的热烈反响。
演示 & 实战
茶歇交流结束后,叶教授以现场演示格物平台的功能拉开了「Workshop实战体验」环节的序幕,也将整场活动推向了高潮。OpenLoong社区为同学们精心设计了现场仿真训练任务:在30分钟内,训练出自己的第一个机器人模型。 从平台登录、仿真环境加载,到控制指令的编写与调试,同学们在细致的引导下快速上手,顺利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具身智能入门体验。“格物”平台提供了清晰友好的示例代码,即便没有强化学习基础的参与者,也能迅速理解平台逻辑并完成自主训练。现场辅导老师全程提供答疑和个别指导,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真正动手实践。
实战环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训练成果。叶教授从多个维度评选出“最快完成奖”、“完成度最高奖”及“最具创意奖”三个奖项,并现场颁发了纪念证书和OpenLoong定制周边,将现场气氛再次点燃。
活动亮点:多维碰撞,智启新程 - 主线逻辑分明:以“感知-决策-协同”为技术脉络,系统展示智能技术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融合的发展路径,三大板块环环相扣,形成清晰连贯的技术叙事。
- 真实案例驱动:每个技术议题均配备落地实例,涵盖多个新兴领域,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助力行业应对实际挑战。
- 多元群体共创:活动集结了学者、工程师、企业决策者,不同视角在圆桌与自由交流中激烈碰撞,激发众多跨领域合作意向与创新灵感。
- 仿真平台实战演示:设置云端与本地化仿真工具实时操作环节,让与会者亲身体验从算法部署到系统优化的全流程,显著提升对技术可行性与应用效果的理解。
下一站,期待你的加入!
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的这场探索之旅,不仅是一次技术分享,更是一粒点燃创新火种的星火。我们由衷欣喜地看到,这座以技能与创新为基因的校园里,有这么多年轻而专注的面孔,正用他们的热情与行动,叩响着机器人未来的大门。 OpenLoong 高校行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期待走进更多校园,联结更多梦想。如果你同样相信开源的魅力,渴望亲手用代码塑造现实,欢迎加入 OpenLoong 社区。 让我们一起,把未来的机器人,变成今天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