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OpenLoong 开源社区在上海市模力社区成功举办了“机器人环境理解与感知” 第五期线下技术分享会,此次活动汇聚了众多机器人技术专家、开发者和爱好者。活动围绕人形机器人技术展开,重点探讨了开源硬件、动力学控制、自主探索算法、SLAM 感知与导航等前沿议题。活动特别邀请了复旦大学信息学院硕士 Echo 老师和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 的 Quark 老师进行专题分享,他们的深入讲解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全新的思考视角。
活动亮点 🎯 前沿技术深度解析 本次分享会不仅涵盖了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还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为与会者带来了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和应用案例。
🎯 前沿技术深度解析 本次分享会不仅涵盖了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还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为与会者带来了最前沿的技术趋势和应用案例。 🎯 嘉宾面对面互动
与会者有机会与 Echo 老师、Quark 老师 进行面对面交流,深入探讨技术细节,拓展视野,甚至获得宝贵的技术建议。 🎯 跨学科思想碰撞
活动不仅仅聚焦于技术实现,还探讨了机器人智能进化、社会影响等话题,激发了更多关于机器人未来的思考。 🎯 社区氛围浓厚
分享会结束后,众多开发者和研究者围绕技术难点展开了热烈讨论,未来有机会将建立合作联系,推动更多创新项目的落地。 精彩分享回顾 1 人形机器人自主探索算法及 CODE 探索规划器 Echo Echo 老师带来了关于自主探索算法的精彩讲解,深入解析了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探索能力。他介绍了 视点采样、信息增益和重定位等关键算法,探讨了如何优化自主导航,提高探索效率。
1 从哲学到技术:人形机器人感知导航的探索 Quark Quark 老师则带来了更具哲学思考的演讲——《从哲学到技术:人形机器人感知导航的探索》。他围绕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这三个哲学命题,深入剖析了人形机器人如何认知自身、理解环境,并最终实现智能导航。演讲不仅是技术分享,更引发了大家对未来智能机器人的思考:当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认知世界、规划路径,甚至自主调整目标时,它们还是单纯的工具,还是可能进化为真正的智能体?
思想碰撞 机器人如何从“工具”进化为“智能体”? 除了两位嘉宾的分享,与会者们也围绕 “机器人是否能真正理解世界?”、“导航应从‘机械化执行’进化到‘自主智能’吗?” 等话题展开了激烈讨论。以游戏《底特律:变人》为例,大家探讨了人形机器人是否会从简单的任务执行者,逐步成长为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个体,并对其社会影响展开了深入思考。 未来展望 携手探索人形机器人新纪元 这场技术分享会不仅加深了开发者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理解,也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OpenLoong 将继续推动开源生态建设,探索机器人感知、导航与自主决策的更多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