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日,第七期线下技术分享会如期在模力社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 OpenLoong 开源社区发起,围绕“格物“具身仿真平台的构建与实操应用,展开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技术与灵感碰撞的线下技术盛会。 来自高校、企业及开发者社区的40余位技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仿真与机器人强化学习的最新实践路径。活动邀请到了仿真领域的资深专家——上海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OpenLoong 开源社区荣誉贡献者叶林奇进行专题讲解,还特别设置了 Workshop 动手环节,真正实现“从零搭建,到训练你的第一个机器人”的完整体验。
理论起航:从认知“格物”平台开始
活动伊始,上海大学叶教授率先登台,为与会者带来了主题为《”格物“仿真平台:推动具身智能技术革新》的精彩演讲。作为国内具身智能仿真方向的研究先行者,叶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格物”这一平台的设计理念、系统结构及其在机器人强化学习中的实际价值。 他指出,“格物”作为一款开放式、高灵活度的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打通了机器人学习从感知到决策的全过程。“格物”不仅支持高精度的物理模拟,还集成了任务驱动、自主策略学习等关键模块,是连接研究与工程、代码与现实的理想桥梁。
平台演示:功能全面,交互生动
在理论讲解之后,进入了平台功能演示与Q&A互动环节。叶教授现场实操演示了“格物平台”的完整使用流程,从基础环境配置开始,逐步展示如何: 从零搭建仿真环境
调用仿真模型训练四足、双足机器人步态行为
修改参数与观察策略进化的过程动画
同时,平台所具备的一键训练、多机复用与一键部署等关键功能也一一展示,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一键训练 无需繁杂配置,点击即可启动训练流程,极大降低入门门槛; 多机复用 支持多种仿真主体并行运行,显著提升训练效率; 一键部署 训练完成后,支持一键部署至真实硬件或云端,便于测试与展示。
Q&A环节中,参与者围绕仿真算法适配、平台拓展性、硬件兼容性等提出了诸多专业问题,叶教授逐一详细解答,现场氛围专业又充满热情。
在讲解过程中,叶教授现场演示了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完整的仿真环境——从加载环境模型,到设置仿真参数,再到启动智能体训练流程,逐一为大家剖析了背后的逻辑机制。对于许多初次接触仿真平台的同学而言,这一部分不仅“解惑”更“启智”,帮助大家建立起清晰的系统框架感。
茶歇交流:思想碰撞与社区链接
理论讲解结束后,进入轻松愉快的茶歇交流环节。参与者在茶歇区围绕刚刚的讲解内容热烈讨论,有的同学主动请教叶教授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也有开发者之间就强化学习训练的优化方法展开深入探讨。
实操进阶:30分钟训练你的第一个机器人
茶歇过后,活动进入重头戏——Workshop 实践环节。由叶教授带队,现场教学如何基于“格物”平台进行机器人训练任务的构建与测试。 实践内容围绕一个经典强化学习任务展开:训练机器人步态。参与者从仿真环境搭建、强化学习参数配置,到模型训练与行为演示,现场三十分钟内完成了“零基础—初步训练—策略调优”的闭环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格物”平台拥有友好的示例代码,使得即便是此前没有强化学习经验的参与者,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平台使用逻辑并完成自主训练。培训过程中辅导老师随时答疑、个别指导,让每位参与者都能真正“上手”。
成果展示与评奖:技能与创意并重
实践结束后,大家展示了自己的训练成果,并由叶教授从多个维度评选出“最快完成奖”、“完成度最高”以及“最具创意奖”共三个奖项,现场颁发了纪念奖状与 OpenLoong 定制周边,气氛推向高潮。
许多参与者在实践后纷纷表示:“以前总觉得机器人强化学习离我们很远,但这次实操之后感觉完全可以入门”,“格物平台对初学者很友好,很多概念通过动手之后反而更容易理解”。
高能亮点:让技术可见、让成长可感
整场活动从理论讲解到实践落地,节奏紧凑、内容高能,充分展现了 OpenLoong 社区在推动开源技术普及、构建开发者生态方面的创新实践。 大咖领航|专业引路更踏实 由叶教授主讲的理论讲座,不仅内容权威、讲解细致,更紧贴开发者学习需求,为参与者快速构建仿真思维模型提供坚实支撑。 手把手教学|零门槛上手仿真训练 通过 Workshop 实践环节,每一位参与者都实打实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机器人训练任务,“从不会到会”只用了三小时,极大提升学习成就感。
尾声:开放·分享·共建,更多可能等你探索
“技术分享”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创造力”的点燃。第七期线下技术分享会的顺利举办,不仅为参与者打开了机器人强化学习的大门,也让“仿真平台”这一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开发者。 未来,OpenLoong 社区将继续组织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活动,持续推动开源技术的普及、沉淀与落地。如果你也对机器人、仿真、强化学习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与全国开源爱好者共同探索科技的更多可能!
|